(相关资料图)
中安在线、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每年2月的最后一天是国际罕见病日,今年的主题是“Share your colours”(分享你的生命色彩),在第16个国际罕见病日来临之际,我们带您了解罕见病群体背后的故事,让更多小群体被看见。
15岁的合肥女孩陈然(化名)是一名刚参加完中考的学生,平时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,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理想的高中。然而,造化弄人,陈然突然出现了精神行为异常,表现为自言自语和淡漠。平日活泼开朗的陈然一言不发,双眼无神,同时出现了四肢僵硬和不时地抽动,抽动严重时甚至咬掉了部分嘴唇。陈然在市某医院接受了抗精神病药物治疗,但症状却日渐加重,最后卧床不起,家人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将她唤醒。
经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免疫组专家会诊,为陈然完善了腰椎穿刺,进行了脑脊液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检测,明确了病因。原来,陈然患有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——抗N-甲基-D-天冬氨酸受体(N-methyl-D-aspartate-receptor, NMDAR)脑炎。随后,陈然被转入安医大一附院神经内科诊治。
当家人听到陈然患有罕见病时,更加揪心,“还能不能治”是家人问医生最多的问题。经过专家组讨论,予以大剂量激素冲击、多次血浆置换和丙种球蛋白冲击等治疗,陈然的精神症状、四肢抽动和僵硬等症状改善,但仍有意识内容缺失。与家属沟通后,予以患者4次利妥昔单抗静脉注射治疗,陈然病情进一步好转,可以对家人的话做出相应反应,并能在病房和哥哥姐姐做简单的游戏。在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后,陈然从起初卧床、对家人毫无反应恢复到能正常与人沟通交流。陈然的姐姐开心地流下了眼泪:“妹妹你终于好了,我们一起回家。”
神经内科汪凯主任指出,自身免疫性脑炎是一类由自身免疫机制介导的脑炎,被列入我国《第一批罕见病目录》。抗NMDA脑炎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,主要见于青年与儿童。临床以精神行为异常、癫痫发作、近事记忆障碍等多灶或弥漫性脑损害为主要表现。值得注意的是,很多患者发病初期表现为精神行为异常,往往在精神科就诊,被误以为是“精神病”。虽然部分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症状非常严重,甚至昏迷,但经过免疫治疗,大多患者可以明显好转,并可以继续参加工作和学习。(卫玲 张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