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)
随着巴西总统卢拉1月1日正式开启第3个总统任期,拉美左翼集体执政态势迎来新高潮,地区人口和GDP的85%、总面积的90%以上,将由左翼政权执掌。不过,在经历大选获胜的“意气风发”之后,拉美许多左翼国家面临执政挑战,稳政权、促改革、谋发展,将成为2023年拉美国家的“主题词”。
政治上,稳民心保政权难度不小。当前,拉美国家面临复杂严峻形势,若拉美左翼政权无法兑现改善民生、减少贫困的选前承诺,民众不满情绪可能被点燃,新的社会抗议活动恐将冲击左翼执政基础。拉美右翼力量也在加紧反扑。卢拉上任仅1周便发生巴西版“国会山”事件,前总统博索纳罗的支持者暴力冲击国会、最高法院和总统府,意图制造混乱,推翻选举结果,凸显巴西乃至整个拉美地区愈发严重的政治对立和社会分裂。
重重挑战之下,越来越多的拉美左翼国家面临执政难题。秘鲁总统卡斯蒂略日前遭国会弹劾罢免,继任总统博卢阿特缺乏政治根基和政党支持,面对国内此起彼伏的抗议浪潮,能否稳固执政地位尚待观察。智利总统博里奇支持率降至3成左右,其主导的新宪法公投失败后,今年再度闯关难度较大。2023年,阿根廷、巴拉圭和危地马拉将迎来大选,民调显示,3国左翼竞选前景不容乐观,预示着拉美“左右轮替”的政治钟摆效应正在加快。
经济上,促复苏谋转型迫在眉睫。受俄乌冲突和美联储加息等因素影响,拉美国家经济复苏前景不彰。联合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报告显示,2023年,拉美国家经济增速将由上一年的3.7%降至1.3%。这意味着2014年至今,拉美国家年均增速不到1%,新的“失去的10年”近在眼前。报告预计,拉美地区失业率虽有望降至7%以下,但48%的劳动者将无法找到工作,地区近1/3人口将长期处于贫困线以下。
经济社会问题交织之下,拉美国家亟须推动全方位、深层次改革。加快发展绿色经济、数字经济、生态旅游等新兴业态,优化社会保障制度,加大教育、医疗和民生投入,加强国家干预、推动可持续增长、促进社会平等,将成为未来拉美国家经济政策的主轴。